召开会议、征求意见,住建部关注建筑垃圾治理,资讯三则!
作者abc:环卫微视界
2021.12.21

 

建筑垃圾治理和资源化利用是固废处理的重要内容,也是环卫固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期,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围绕建筑垃圾工作召开了全国城市建筑垃圾工作视频现场会议,此外,正在征求反馈意见的国家标准《施工现场建筑垃圾减量化技术标准将于下周(12月22日)截止,需要行业人士关注!而建筑垃圾处理案例更加精彩,不可错过!
 

住建部:加强统筹协调推进 提高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

 

 

为落实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关于建筑垃圾管理有关规定,12月8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召开全国城市建筑垃圾工作视频现场会议,总结交流35个试点城市等先行地区经验做法,部署进一步做好建筑垃圾治理和资源化利用工作。
 
会议指出,做好建筑垃圾治理,是履行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法定职责的根本要求,是落实新发展理念、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客观需要,是全面推进形成绿色低碳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主要措施;是破解“垃圾围城”的实际行动,是改善城乡人居环境的有力举措;是城市安全运行的基本保障,是增加城市承载力和发展韧性的坚实支撑;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成熟方法,是增强民生福祉的有效途径。各地要深刻理解做好建筑垃圾治理和资源化利用工作的重要意义。
 
 
为加强建筑垃圾治理工作,2018年3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北京等35个城市(区)开展了建筑垃圾治理试点探索工作。会议认为,35个试点城市等先行地区探索形成一批好的经验做法,在各地得到复制推广,有的还上升为制度安排。包括建立健全部门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理顺建筑垃圾管理体制;实施源头减量和分类管理、着力消除存量建筑垃圾安全隐患;加快消纳处置和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建立长效制度、支持再生产品应用等。
 
会议指出,当前,尽管不少地方试点探索取得积极进展,但从全国总体来看,建筑垃圾治理和资源化利用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面临不少问题和困难,包括建筑垃圾产生量仍将居高位、统筹协调工作机制还不健全、建筑垃圾后端处理能力不足、行业发展相对滞后等。要直面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充分认识建筑垃圾治理和资源化利用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会议强调,各地要对标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目标,扎实推进建筑垃圾治理和资源化利用工作。
 
一是加强统筹协调推进。结合实际、统筹考虑,明确“十四五”时期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形成“一揽子”综合解决方案。
 
二是推进源头减量。建立建筑垃圾减排体系,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加强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
 
三是建立全过程管理制度。督促施工单位等履行主体责任,做好建筑垃圾减量化和就地回收利用,对建筑垃圾实施分类运输、分类处理,促进回收及资源化利用。
 
四是加快处理设施建设。根据建筑垃圾产生量,合理确定建筑垃圾处理设施布局和规模,确保用地。
 
五是推动资源化利用。加快建筑垃圾再生产品生产,在城市更新和存量住房改造提升中优先应用建筑垃圾再生产品,提高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

 

住建部:加强统筹协调推进 提高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

 

 

11月下旬,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国家标准《施工现场建筑垃圾减量化技术标准(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发布。
 
通知指出: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关于开展施工现场建筑垃圾减量化技术标准等2项标准编制工作的函》(建司局函标〔2020〕119号),我部组织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起草了行业标准《施工现场建筑垃圾减量化技术标准(征求意见稿)》(见附件)。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2021年12月22日。
 
《技术标准》参编单位有武汉理工大学、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武汉理工大学、同济大学、深圳大学、中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陕西建工第一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建一局集团第五建筑有限公司、中建一局集团第一建筑有限公司、河南威猛振动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等。
 
《技术标准》包括总则、术语与符号、基本规定、估算、源头减量、收集与存放、再利用及再生利用、计量与排放等8部分内容,对建筑垃圾在施工现场内的减量化处置做了详细要求。
 
《技术标准》强调施工现场建筑垃圾的减量应按照“估算先行、源头减量、分类管理、就地处置、排放控制”的原则开展。

 

建筑垃圾变废为“宝”,“寿光方案”可复制!

 
初冬时节,位于寿光市的寿光环卫集团建筑垃圾处置厂内一派繁忙景象。只见成块红砖和利用价值较高的混凝土块从一堆堆建筑垃圾中被筛选出来后,又被一台破碎筛分机"吞"下,经过加工,破碎筛分机又"吐"出了石子、石粉等可再生骨料……十多部大型运输车辆正排队等候装载这些经过深加工的"石子""石粉"。
 
近年来,寿光年产生建筑垃圾量已超过200万吨。为有效解决建筑垃圾处理难题,寿光立足生态环境保护,规范处置与再生利用并重,积极探索出了一条建筑垃圾新型产业化路径,为解决建筑垃圾循环利用等相关问题提供了可复制的"寿光方案"。
 
等待可再生骨料装车的大卡车
 
强大处置能力变废为"宝"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这些如山的建筑垃圾怎么处理,是很多城市建设者不得面对的难题。
 
为推动寿光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寿光投资建设了年处理能力120万吨、储存能力100万立方米的建筑垃圾深加工项目。
 
该项目设备采用"破碎+磁选+浮选"工艺,将城市改造过程中产生的大块建筑垃圾进行处理。筛选出的细小渣土用于铺垫生产路、路基;筛选出的废木料、杂草等则送往寿光焚烧发电厂进行焚烧处理;磁选出的金属物进行再回收再利用,真正做到了建筑垃圾100%利用。
 
"建筑垃圾处理已由早期的用于路基回填、深坑回填等初步资源化利用,逐步向生产建筑骨料方向发展。"寿光环卫集团副总经理刘作志说,"再生骨料对城市建设来说是非常有利的,既节省了供不应求的天然资源,又把让人们烦恼的建筑垃圾变成了‘宝’,更有利于生态环境建设。"
 
正在装车的可再生骨料
 
规范管理确保建筑垃圾及时清运
 
为让项目"吃饱、吃好",按照有关规定,寿光组建了建筑垃圾及渣土专业清运队伍,对寿光市区建筑垃圾实行"三统一"管理。所谓"三统一",即统一管理、统一运输、统一处理,该模式彻底解决了建筑垃圾乱拉乱倒、沿途撒漏等污染环境卫生问题。
 
"我们采取‘电话预约、服务到家’的方式,面向全社会公开服务电话并郑重承诺,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标准作业,确保建筑垃圾能够及时清运和合理消纳处理,有效解决了建筑垃圾私拉乱倒、沿途撒漏等污染环境卫生的问题。"寿光环卫集团总经理任立刚介绍。
 
对于少量建筑垃圾,该集团接到电话预约后,保证24小时内清理完毕;对于大批量建筑垃圾,环卫集团会立即派专人上门核定工程量,商讨清运方式、清运路线及清运时间,在确保清运费最低的前提下,提供最优服务。
 
再生产品种类多样经济效益凸显
 
"我们的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市政工程等多个领域。现在每天都有车辆来运输石子、石粉,多的时候有十多家单位来联系业务,很多时候供不应求。"寿光环卫集团建筑垃圾处置厂负责人王红岩对记者说。
 
据悉,寿光建筑垃圾深加工项目年可处理建筑垃圾120万吨,生产的粗骨料可用于制成低强度混凝土、装饰混凝土和大理石人行道铺装垫层,中骨料可用于路基水稳层,0.8cm及以下的建筑骨料可用以替代建筑用石粉和砂子。
 
这些再生产品都经过专业机构抗压强度、物理性能等多重检测。目前,寿光建筑垃圾再生产品呈现销路广、销量大,产品供不应求等特点,实现了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共赢。
 
事实上,该项目只是寿光打通上下游产业链,做大做强环卫事业的一个缩影。寿光还投资了近亿元,建设了总库容超过400万立方米的大型一般工业固废处理厂,填补了省内大型规范化一般工业固废处理厂的空白,有效解决了寿光一般工业固废私拉乱倒、污染环境的"老大难"问题。
 
— — — — — — — — — — — —

 

版权声明:本文图文资料来自人民网(王仁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莹/文图)等网站,为互联网公开发布并经整理后转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修订、删除(0531-81219099)。转载本文请注明“环卫微视界”,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