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焚烧、垃圾分类、中央生态环保督查,陕西环卫近期热点多
作者abc:环卫微视界
2021.12.21

 

12月4日,中央生态环保督察进驻动员会在西安召开,为期一月的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全面展开,环境卫生与固废处理等相关工作倍受瞩目。而近期有关陕西环卫相关热点资讯较多,后续我们持续关注,今天先一起看下生活垃圾焚烧与生活垃圾分类有关内容!
 

 

陕西铜川首个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并网发电

 

陕西省铜川市首个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自去年6月落户耀州区以来,经过一年多的紧张建设,目前已经并网发电投入运营。该项目的建成投运将有效提升环境质量,减缓环境污染,对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走进铜川市首个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卸料大厅,记者看到,两辆垃圾清运车正在将车上的生活垃圾倾倒入垃圾池进行发酵处理。据了解,现在每天都有80多辆垃圾清运车将全市四个区县城区所有的生活垃圾拉到这里进行集中焚烧处理。
 
 
“目前运行25天,系统运行稳定,我们这边都是自动化装置,所有的车子通过感应门来进行感应,车子到了之后自动进行卸车,卸车完了之后,车子一走,门自动关闭,做到了我们全厂的密封,厂区内不需要人值守,减少了人员资源化浪费。”铜川海创环境能源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梁金介绍说。
 
 
铜川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由铜川海创环境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建设,总投资3亿元,建成垃圾发电联合厂房、渗滤液处理系统、冷却塔、中水处理等,可日处理垃圾500吨,配置一台15兆瓦发电机组,年焚烧处理生活垃圾18.25万吨,年发电量为6000万度。项目占地72.74亩,预计亩均产值138万元,亩均税收25万元,带动就业50人。该项目采用现代先进的焚烧工艺技术,按照国家标准建设和运行,实现渗滤液和生产污废水的零排放,烟气经过严格的净化处理达标排放。
 
 
铜川海创环境能源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梁金说,“通过卸料大厅把垃圾存放在垃圾池内,通过5到7天的发酵,过后通过抓斗到我们的炉膛里边进行燃烧,燃烧产生的气体用来发电,并入国家电网。在垃圾处理过程中主要是产生气体、液体和固体这三种,在烟气处理的过程中产生SNCR半干法、活性炭加袋除尘,我们排出去的指标都是达到国家的环保指标要求,液体主要是渗滤液,通过预处理,液氧、生活发酵及反渗透处理,做到了污水零排放。固体主要是产生的废渣,回灰,我们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理作为原材料来使用,做到了垃圾处理的吃干榨净。”
 
 
该项目的建成投运,结束了传统垃圾填埋处理方式,取而代之的是“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焚烧发电模式,对提升环境质量,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我们项目年处理垃圾量18.25万吨,年发电量6000万千瓦时,有效解决了垃圾填埋产生的一些有害气体,外部的扩散,我们做到了“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实现了资源的综合利用,将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贯穿到我们企业的发展之中。”铜川海创环境能源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梁金说。
 

参观学习、培训交流……西安经开区生活垃圾分类氛围正浓

 

为持续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发挥“1+1”互助引领作用,12月3日,西安市经开区城管局组织区内中登家园、国金华府、乾唐华府、天朗御湖等28家小区的物业负责人到文景西区参观学习,互相交流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经验。

 

 

观摩组一行实地参观了文景西区垃圾分类管理制度、分类投放点和厨余垃圾暂存点等点位,并通过与讲解员充分交流互动,了解和学习文景西区关于生活垃圾分类方面好的做法和经验。

 

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总结会上,执法人员向大家现场发放《西安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就如何更好地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进行了详细讲解。要求各物业管理企业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居民垃圾分类知晓率和普及率;合理配备垃圾分类投放容器,保持桶身及周边环境干净整洁,并严格落实定时定点投放、公示制度和“桶边引导”等常态化管理机制,有效提升小区的分类投放准确率;做好分类收集及运输,并建立和完善垃圾分类台账资料。

 

下一步,经开区将持续引导示范单位发挥好“1+1”互助带头引领作用,推广好先进经验和做法,并积极开展各类宣传教育活动,扩大垃圾分类知识宣传面,推动全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取得实效。

 

西安阎良区:垃圾分类 小细节里牵着大民生

 

党员先行作表率,垃圾分类入户宣传,公益广告随处可见,垃圾定点分类投放等等。在西安市阎良区新华路街道,倡导垃圾分类、共享绿色生活的理念正如一股股清泉,渗透到居民生活的每一处,低碳、环保、绿色生活在这里蔚然成风。
 
定时投放  文明的缩影
 
 
12月7日,冬日的清晨,寒意袭人,唤醒小区居民的是一阵阵垃圾收运车的声音,在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中,能不时的看到小区里年轻的上班族、要去锻炼的老年人、上学的中小学生在鱼贯地走出小区大门前会顺带将整理好的垃圾袋,熟练且有序的投入到垃圾亭里的分类垃圾桶,这一动作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再自然不过的“习惯”,这种既文明又时尚的“习惯”背后源于辖区在市级示范小区开展的每日早晚两次定时分类投放制度实施后的有效落实,也是辖区倡导垃圾分类以来群众从不理解、不支持到如今的积极配合,直观地体现了公众意识的有效提升和转变。
 
撤桶并点  环境的美化
 
 
“自从撤桶并点后又建了固定投放点,乱扔垃圾的现象好了很多,我们打扫起来也容易多了”,小区清扫工大妈高兴的说。
 
“以前的垃圾桶就在我家窗前,到了夏天苍蝇蚊虫特别多,味道也难闻,自从垃圾不落地,撤走了垃圾桶,家门口卫生干净多了,住着舒服了,心里也舒坦!”,小区李阿姨欣慰的说。
 
小区是老百姓的家,小区卫生环境直接影响了生活质量。居民们表示,以往的社区垃圾桶随处可见,桶边有时因为倾倒不及时,时常会有散落的垃圾,卫生状况不尽如人意,垃圾分类观念更不被人接受。自从新华路街道办实施了“撤桶并点”,因地制宜建立了垃圾分类投放点,辖区内垃圾集中投放点的建设已经实现全覆盖,同时走向了规范化,拉手开盖、遮雨棚、分类标识、管理人员信息等一些不起眼的“小机关”基本成为标配,让“脏乱差”成为过去,不同程度的使老旧小区面貌焕然一新,让新小区更增添了现代化生活气息。
 
宣传引导  更接地气了
 
 
垃圾分类能否见实效,取决于群众的认知程度,新华路街道不断加大力度积极引导群众建立绿色环保意识,持续通过发放宣传资料、精心设计和定制环保购物袋。结合实际设计印有垃圾分类字样的四色围裙,结合节假日各种群众活动贯穿生活垃圾分类知识和理念,让垃圾分类理念不断深入生活的各个方面。值得一提的是,在街道办的积极参与下,与各社区形成合力,相继打造了“三支队伍”、“五色服务队”、“社区治理合伙人制度”等党员先锋队伍、志愿者队伍,引领环保理念不断深入民心,有力的带动群众参与到垃圾分类实践中。
 
— — — — — — — — — — — —

 

版权声明:本文图文资料来自铜川市人民政府、西安市经开区、西安网等网站,为互联网公开发布并经整理后转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修订、删除(0531-81219099)。转载本文请注明“环卫微视界”,谢谢!
 

2022中国(西安)第六届城乡环卫新设备新技术与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博览会(西部地区环卫第一展将于2022年3月在西安举办,各项筹备工作已全面展开,欢迎关注咨询,服务热线:18615581769。